不管是新朋友,还是老熟人,欢迎来到《香帅中国财富报告》。我是香帅。算起来,这是《香帅中国财富报告》陪你的第四年。不知道未来历史将会用什么词语描述2022年,我能深切感受的是“伤痕”。全球都有伤痕:战争、通胀、隔阂,能源危机、货币贬值、资产缩水,中国也经历了消费收缩、房价下跌、股债双杀……经过这一年,我第一次感受到,所有宏观叙事的波动,都是我们普通人身上的伤痕。
经过这一年,我也才真正理解了达里奥在2022年初说的话,“未来时代将与我们有生之年所经历的完全不同”。
1
全球化正让位于岛链化是,历史潮水的方向已经改变,对我们这几代(60后-00后)的中国家庭个体来说,理解这个变化至关重要。因为我们对国家经济增长的理解,对财富累积方式的认知,都来自过去那个具有超强“增长共识”的全球化时代。但从2018年到2022年,贸易摩擦、疫情冲击、战争爆发,一次次的剧烈冲击下,共识变得越来越稀缺,分歧变得越来越普遍。我们突然发现,那个与平坦世界越来越紧密的时代,那个有多宏大愿景就有多高远天空的时代,正在渐渐隐退。紧密合作的全球化正在让位于竞争结盟的岛链化。当政治、经济、气候、人口、技术的冲击接踵而来的时候,没有人能生活在历史的真空里,也没有人能脱离时代的洪流。中国经济、中国市场、中国产业的角色都需要在博弈中重新定位,中国家庭的财富积累,也需要面对这个变局中的各种摩擦成本。比如,孩子是不是要出国念书?到哪个国家?家庭资产要配置海外资产和国际货币吗?怎么配?配多少?数字资产、加密货币到底是泡沫还是未来?科技、生产领域的部分“脱钩”可能会带来产业链的什么变化?在政治和意识形态摩擦的背景下,全球化时代最顺理成章的“出海战略”是否还成立?什么领域还具有“全球共识”,能做全球安排?这些共识在中国的土壤里,会结出什么样的果实?阿里之于亚马逊,腾讯之于脸书,究竟还有多远距离?会演化到什么程度?全球通胀会不会持续,演变成上个世纪70年代的“高通胀时代”?中国这个“大岛”能不能独善其身?哪些路径能避免财富被通胀过快消蚀?在潜在通胀和经济增速的双重压力下,中国的宏观政策会做出什么样的调整?中国“买一线,买核心城区,不买三线,不买远郊”的房产配置逻辑是否会发生变化?国内的房子还能买吗?国外房子呢?该买多少?在“中国特有的资产估值体系”下,A股的估值逻辑会发生什么变化?2020年之前最顺理成章“消费升级”概念、“老龄化社会”概念还能成立吗?中字头企业和中药板块会成为新的价值投资赛道吗?“全面脱钩”风险、“全球通胀”,这些都是过去几十年未曾听过的词语。而任何理解上的偏差,可能导致谬以千里的结果。2022年7月初,我回到久别的上海。上海还很安静。淮海路、南京西路都还很安静。玻璃的大门和古铜色的把手,在阳光下安静地照出在街头踽踽独行的我。看着玻璃门里自己的影子,我沉默了很久,想起了好朋友张斌刚完成的一个研究,在2020年封城结束后的一年半时间里,武汉的产出、消费、投资恢复都远远低于可比城市。其实不仅仅是武汉,很多城市经济体在遇到重大负面冲击之后,都面临同样的疤痕效应。经历过地震或者洪水的人,会更加谨小慎微;经历过衰退的人,会更倾向于降低消费,加大储蓄;经历过倒闭失业的人,会更不愿承担风险。我突然意识到,在这样剧烈变化的、充满伤痕的环境中,这些城,这些人,都需要愈合的力量,需要一些具象的行动去愈合。而我所能做的,就是陪着你,你们,一起去理解新的气候条件、新的土壤环境,然后适应、生存、演化。
我想我们所能做的,就是在微小的努力中,去愈合宏大的伤口。
2
后2022时代的财富观和往年一样,我和团队在数据、文献中摸爬滚打,坚持断续的田野调查,跑了沈阳、大连、南京、三亚、上海、苏州、杭州等十来个城市。说实话,今年的田野调查格外艰难,有十多次买好票取消的,有三四次去了当地隔离的,有被弹窗回不了北京的,还有好多次被封在酒店里跟采访对象线上沟通——种种波折让我们经常感到精疲力尽。但另一方面,这些“亲历的历史”也一次次地加深了我们对时代的切身体感,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去寻找愈合的方向。9月底开始,关于什么是和“后2022时代”相匹配的财富观,我脑子里逐渐出现了轮廓:1.降低预期,缩短期限,动态迭代;2.不求宏大,但要坚实和安全。在这个基础上,我定下了今年《香帅中国财富报告》课程的框架结构,三大模块26讲课程:
首先是“资产篇”。直面问题:在岛链化的全球格局下,我们该怎么配置资产、管理财富?
· 2023年房子还是不是安全资产?怎么判断自己家庭还该不该买房?什么样的房产配置是最优的?
· 全球通胀会持续多久?疤痕效应会怎么影响我们的消费和投资决策?
· 数字资产、保险产品,该不该成为中产家庭资产包中的标配?
· 后2022时代,银行理财、A股和基金产品,会有什么样的发展趋势?
· 资产的多元化配置应该怎么做?中概股,美国科技巨头企业,还有投资机会吗?
接下来是“职业篇”。数字化是不确定大时代中唯一的确定性,没有个体、企业、行业、国家能回避这个潮水的方向。所以我会试图回答:
· 数字化到底会怎么改变职业选择?哪些职业有潜力,哪些会被淘汰?
· 到底是技能还是专业,才能帮我们避免就业市场的内卷,才能顺利实现转行?
· 数字化会怎么改变组织结构?这对职业选择有什么影响?
· 数字化的职业赛道,对女性是福音还是噩梦?
在理解这些具体的微观决策逻辑变化后,我们来到“宏观篇”,来认识“历史潮水的方向”究竟发生什么样的改变,比如:
· 到底什么是岛链化时代?这个时代对个体和企业来说,存在什么样的风险、机会?
· 2023年,中国的宏观金融趋势到底是什么?我们的家庭财富行为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?
3
在具象的行动中愈合写这篇发刊词的时候,正是傍晚。城市的灯光渐渐亮起,隔壁邻居家有炒菜炝锅的香味飘出。人间烟火依然如旧。楼下传来熟悉的旋律,是我年轻时很喜欢的一首歌,《天黑黑》。孙燕姿空灵清亮的声音轻轻唱到,“我走在每天必须面对的分岔路,我怀念过去单纯美好的小幸福,爱总是让人哭让人觉得不满足,天空很大却看不清楚,好孤独。天黑的时候我又想起那首歌,突然期待下起安静的雨,原来外婆的道理早就唱给我听,下起雨也要勇敢前进,我相信一切都会平息。”我相信,一切都会平息,一切都会愈合,下起雨也要勇敢前行。如果你愿意,请让我陪你,在寻找一个个具象问题的答案中,勇敢前行
- 上一篇: 年度得到|何帆中国经济报告
- 下一篇: 孙亚飞:材料科学前沿报告